评论:清华北大不对参观者作限制又会怎样

时间:2017-08-08 15:10:07     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盛夏酷暑,有一种人为的“热”赛过天气——参观清华北大。8月7日有报道称,随着暑假的到来,更多全国各地的游客带着孩子来到北京,想要一睹中国最高学府的风采。由于参观人数不断攀升,“进清北难”的问题也显现出来。该报道标题为“参观清北有多难:清华凌晨就有人排队,北大结束参观仍排长队”。

“清北游”如此热又如此难,促使一些有“条件”的人动起了歪脑筋。7日还有一条消息披露,一部分游客为了能省时省力地进入清北两校,选择向黑车司机付钱,由对方带入校园,甚至有来自河南的一家四口,藏身快递车之中“偷渡”进校。

暑期是旅游旺季。向往首都北京和北大清华的外省孩子们也放假了,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北京,渴望一睹名校风采,跟自己心目中神圣的“象牙塔”来一次亲密接触,这非常正常,相信社会各界包括校方,都是能够以最大的善意加以理解的。清华大学暑期留校的一位李姓同学表示,并不反感那么多人来学校参观,觉得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比较有素质的。他可以理解家长激励孩子好好学习的心情,认为这毕竟是一件挺美好的事。

但是,由于参观人数过多,也过于集中,清华、北大采取了限制参观人数或时段的办法。清华大学一位门卫告诉记者,凌晨4点就有人开始排队,有时早上6点多就达到了上午场次接待人数的极限。而进北大参观则无人数限制,只有时间限制。北大一保安表示,人数众多需登记,等到开放时间结束,还有很多人在排队。

我不知道,这些控制人流的措施有多大效果。向往清华的人虽多,但摊到每一天也不至于多到人满为患的地步。人为限制上午3000人,下午3000人,让那些外省的孩子及其家长天不亮就赶过去,在酷暑中排几小时的队,甚至连中午饭都吃不上,还不一定能进得去,真有这个必要吗?

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,很多短缺实际上是管控出来的。有些东西市面上本来并不稀缺,假如突然对其实施限购,却极有可能引发抢购潮。前年我去北京,有当地的朋友开车带我四处闲逛。本来我并没有想过要去清华大学参观,但是朋友告诉我,进清华可不是那么容易的,得排很长时间队,而他是知道怎么进去的……于是,我就坐在他的车里轻轻松松游了一回清华大学,还在那座著名的“清华园”二校门前抢留一影。很显然,我这么一个“清华游”的需求,就是紧俏带来的。

要说被人“向往”的程度,英国的牛津、剑桥,恐怕并不输于中国的北大、清华。中国人虽多,但是想参观牛津、剑桥的人可来自全世界,人应该更多——依我的实地观察,也确实如此。但是,这些享誉全球的世界名校却是没有围墙的,我也没在校园里见过一个保安,架一根栏杆、设一个登记室,在那里限制参观时间和人数。

“堵不如疏”,这话都被人说滥了,我真不好意思重复。而如此浅显又广为人知的道理,其实也无需我一再重复,北大清华门口的拥堵人群,又一次提醒管理者是否可以换个思路。朱达志

相关阅读